EMC失效带来的思考
其实在新能源汽车早期,在国内领()先的主机厂就一直备受困扰。那时候高压部件的电磁兼容解决方案不成熟,基本上难于满足CISPR25的要求,甚至电驱的传导发射在低频段无法满足一般等级的限值,基于现状,大部分的高压件的EMC项都是特批后偏差认可,最终市场检验也没有太大的一个问题。相信大部分做产品EMC的工程师,应该有一样的感受,就是由于EMC导致的市场问题其实是很少很少的,目前大部分的EMC工程师的价值都体现在满足法规要求的测试上面。所以EMC设计的真正价值在哪里?整车面临的真正风险是什么?这个问题一致困扰了我好久。
我们大多数学习过的由于电磁兼容导致失效的案例基本上都集中在军()品和航天,比如导()弹由于飞行到一定高度后由于静电导致电路失效等。很多这种案例其实都有一个基本问题,这种EMC失效是由于产品的EMC设计不到位吗?其实不是,真正导致问题的核心是因为电磁环境考虑的不到位,EMC设计需求提的不到位。目前现状是产品的EMC设计需求基本来源于标准要求。从EMC发展的历程来看,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组织的贡献是卓()著的,该组织致力于保护无线电免受干扰。我相信该组织是电磁兼容最为领()先的组织之一,该组织把他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各行业的EMC的测试限值和测试方法,由此可见一斑。
偏差认可
回到偏差认可的问题,其实大部分的零部件,大家没必要对于偏差认可的风险过于担忧!这个判断是我基于对整车电磁环境和零部件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后得出的。比如辐射发射来说,某产品的辐射发射不满足限值要求,我们无非是担心,该产品在工作时,远场的辐射发射电磁噪声会影响其它电子部件的正常工作。对于说明这件事情,其实我们可以做这么一个仿真,把标准限值线等同的噪声施加在其他零部件的仿真模型,然后仿真得出所关注的端口处的实际噪声电平值,最终可以发现,该噪声电平值远远赶不上产品打BCI时所耦合的电平(该仿真需要测试得到所有零部件的电源端口阻抗参数)。
那么我们能说是因为限值线定义的过于严格吗?其实是的,对于大部分零部件来说,是过于严格甚至是不适用的,测试限值的制定一般是模拟整车最严酷的电磁环境,而不是一般的电磁环境,也就是由木桶理论里面最短的板决定的,大部分的零部件对于这种水平的辐射发射噪声其实并不敏感。所以,当你对某些零部件进行EMC的偏差认可后,会发现好像也没啥问题。另外再重复一遍,其实现在整车和零部件的EMC的市场问题大部分都是由于电磁环境考虑不到位导致的,比如由于FAKRA线束弯折导致阻抗不连续而辐射增大影响附近天线的案例,比如无电路板的小灯放置在大电磁阀附近被异常点亮的案例。
EMC价值浅说
那么,EMC的真正价值在哪里?研究整车电磁环境和道路电磁环境,找到整车上最短的那些板,并对零部件和整车提出合理的电磁兼容要求,而不是粗放式所有的零部件都要去满足所有最严苛的所有项EMC测试,最后真正将价值体现在成本和性能上面。上面这两三句,好像每一句都轻描淡写,其实每一项都需要大量的研究和专业判断。现在的整车EMC工程师基本上也都是在做这样的工作,对不同的零部件提不同的EMC设计要求、对偏差项进行风险评估等。我们期待有国内主机厂在这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有明确的车辆电磁环境,合理且有效的整车和零部件EMC设计要求,最()大化的性能x成本
电话
微信